图片名称

走进万合冶金

12年,积淀行业领先地位

聚合40多位资深 工程技术人员

为100多家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开发研制设备生产线10+条

MORE+

产品展示

板带设备

  冷轧薄板以其板面质量好、光洁度高、尺寸精度高、产品性能优良等特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镀锌、彩涂、汽车制造、家用电器、航空、仪表制造和食品包装等领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冷轧薄板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长。  根据产品的特性及客户的不同需求,我公司可为客户设计、制作不同规格参数的六辊可逆冷轧机组、四辊可逆冷轧机组和多辊可逆冷轧机组。机组具有技术先进、可靠性高、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文化愿景

MORE+

新闻中心

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在工业上常用的钢铁材料中可发现20种左右的化学元素。不锈钢是人们长期抗腐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钢系,共有十多种常见元素。除铁是钢的基本元素外,对不锈钢性能和结构影响较大的元素是碳、铬、镍、锰、硅、钼、钛、铌、钛、锰、氮、铜和钴


01-17

不锈钢表面处理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不锈钢具有独特的强度、高耐磨性、优越的防腐性能和不易生锈等优良特性。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机械、机电、环保、家电、家居装饰、装饰等行业,给人一种壮丽高贵的感觉。   不锈钢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但不锈钢的应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程度。   1。不锈钢表面处理常用方法   1.1不锈钢品种介绍   1.1.1不锈钢主要成分:一般含有铬(Cr)、镍(Ni)、钼(Mo)、钛(Ti)等优质金属元素。   1.1.2普通不锈钢:含铬12%以上的铬不锈钢;含铬18%和镍铬12%的镍铬不锈钢。   1.1.3不锈钢的金相组织分为: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1Cr18Ni11Nb、Cr18Mn8Ni5。马氏体不锈钢,如Cr17、Cr28等,一般称为无磁性不锈钢和有磁性不锈钢。   1.2不锈钢的一般表面处理   不锈钢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有:1)表面原色的增白处理;2)表面镜面增白处理;3)表面着色处理。   1.2.1表面增白处理:不锈钢加工过程中,通过轧制、封边、焊接或人工表面加热处理,产生黑色氧化皮。这种坚硬的灰黑色氧化皮主要由NiCr2O4和NiFeO4组成,以前常用氢氟酸和硝酸作强腐蚀去除。但这种方法成本高,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腐蚀性强,逐步消除。目前,氧化皮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   (1)喷砂(丸)法:主要采用玻璃珠喷涂法去除表面黑色氧化皮。   (2)化学方法:采用无污染酸洗钝化膏和无机添加剂室温无毒清洗液进行浸出。达到不锈钢增白的目的。治疗后,它基本上看起来像一个暗色。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大型复杂产品。   1.2.2不锈钢表面镜面抛光处理:根据不锈钢产品的复杂性和用户要求,可以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法来达到镜面光泽。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1.2.3表面着色处理:不锈钢着色不仅赋予不锈钢制品多种颜色,增加了产品的种类,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不锈钢着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化学氧化着色法;   (2)电化学氧化着色法;   (3)离子沉积氧化着色法;   (5)高温氧化着色法;   _气相热解着色法。   各种方法的简要概述如下:   (1)化学氧化着色法:在特定溶液中,膜的颜色是通过化学氧化形成的,包括重铬酸盐法、混合钠盐法、硫化法、酸氧化法和碱氧化法。一般来说,INCO被广泛使用,但如果你想确保一批产品具有相同的颜色,你必须使用参比电极来控制它。   (2)电化学着色:膜的颜色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形成的。   _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化学法:即不锈钢工件置于真空镀膜机中进行真空蒸发镀膜。例如:镀钛表壳,表带,一般都是金的。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产品的加工。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小批量产品不经济。   (4)高温氧化着色法:在特定的熔盐中,将工件浸入一定的工艺参数中,使工件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膜,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_气相热解着色法:较为复杂,工业应用较少。   1.3处理方法的选择   不锈钢表面处理应根据产品结构、材料质量和表面的不同要求选择何种方法。   2。不锈钢零件腐蚀的常见原因   2.1化学腐蚀   2.1.1苏


01-17

    • 广东省
    • 广西省
    • 江西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河北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北京市
    • 辽宁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四川省
    • 云南省
    • 重庆市
    • 山东省
    • 陕西省
    • 山西省
    • 宁夏
    • 内蒙古
    • 天津市
    • 甘肃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青海省
    • 新疆
    • 浙江省
    • 贵州省
    • 海南省
    • 西藏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产业分布